數字時代 供應鏈金融的四大趨勢-亞馬遜頭程運費
2020-12-30 17:13:34
供應鏈金融是現代企業金融服務的一個重要領域,承載了保障供應鏈完整穩定、優化供應鏈運營效能和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使命。
隨着賒銷貿易的發展和供應鏈核心企業實力的壯大,供應鏈核心企業通過預收和應付的手段,最大程度地佔用了上下游企業的資金。這一方面使得核心企業的資金實力逐步增強,對於提高核心企業市場競爭力和形成超大型世界級企業具有積極的意義;但是另一方面,也使得上下游小微企業的資金鍊持續承壓,甚至斷裂,加大了整體供應鏈的風險和經濟的動盪性。
供應鏈金融作為一種新型的融資模式和產業組織模式,對於企業經營和發展有着重要意義。根據施普林格(Springer)的調查,供應鏈金融能降低買方13%的運營成本和賣方14%的運營成本。
我國為了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支持小微企業的發展,持續出台了多項支持供應鏈金融發展創新的政策,特別是2020年9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八部委聯合制定的《關於規範發展供應鏈金融支持供應鏈產業鏈穩定循環和優化升級的意見》(銀髮〔2020〕226號,以下簡稱《意見》),從準確把握供應鏈金融的內涵和發展方向、穩步推進供應鏈金融規範發展和創新、加強供應鏈金融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供應鏈金融政策支持體系、防範供應鏈金融風險、嚴格對供應鏈金融的監管約束等六個方面,提出了23條政策要求和措施,為我國供應鏈金融提供了從頂層設計到具體操作的政策框架。對於今後供應鏈金融的持續健康發展和市場繁榮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IT技術快速發展的數字時代,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得到了充分整合,傳統供應鏈金融煥發了新的生機。新科技的加持使得供應鏈金融成本下降、效率提升、風控增強,供應鏈金融的商業價值顯著提升,市場參與主體的規模日益擴大。根據市場分析和業界實踐研究,筆者認為供應鏈金融呈現出服務主體多元化、服務渠道線上化、服務模式生態化和風控模式數字化等四個方面的發展趨勢,把握好這些趨勢,對於供應鏈金融不同市場主體充分發揮各自資源稟賦和各具特色的發展創新供應鏈金融服務具有啓發價值。
供應鏈金融服務主體多元化
商業銀行曾經長期是供應鏈金融的主要服務主體,但是隨着產融結合的深化,特別是大型企業集團通過財務公司或逐步成立保理、租賃、支付甚至產業銀行等具有深厚產業背景的金融機構,這些產業集團逐步成為重要且快速發展的供應鏈金融市場主體。
此外,一些科技企業將金融科技應用到供應鏈管理、倉儲管理、應收賬款管理和物流監管等與供應鏈金融密切相關的領域,並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加快了供應鏈金融的決策和運營效率,使供應鏈金融敏捷性大大提高,也逐步佔據了一定的供應鏈金融市場。目前供應鏈金融服務主體呈現出商業銀行、產業集團和科技企業三足鼎立的競爭態勢。
供應鏈金融的三類服務主體各自發揮着資金、產業和科技優勢,形成了風格迥異的業務特點。
其中,商業銀行在供應鏈金融方面的優勢是資金成本低且資金量大,具有豐富的風險管理經驗和強大的風控技術,此外還有融資、結算、資產管理等豐富的產品線。相對於產業集團和科技企業,商業銀行在供應鏈金融方面的劣勢,是對產業瞭解不深入、缺乏對上下游企業的控制力和創新不足。
產業集團在供應鏈金融方面的優勢是對產業有深入的瞭解,對上下游企業具有較強的控制力和話語權。相對於商業銀行和科技企業,產業集團在供應鏈金融方面的劣勢是資金來源受到限制且成本相對較高,在運營效率和風控專業性方面稍顯欠缺。
科技企業在供應鏈金融方面的優勢是創新動力和能力較強,運營效率高。相對於商業銀行和產業集團,科技企業在供應鏈金融方面的劣勢是資金成本最高且資金量少,風險管理經驗和技術不足,缺乏對產業的瞭解和對上下游企業的控制。
三類不同的供應鏈金融服務主體存在着各自的優劣勢,在市場中形成了共生共榮的“競合”關係,既存在爭搶優質客户資源的競爭關係,也存在某些特定場景下共同服務同一供應鏈客户羣的合作關係。由於商業銀行、產業集團和科技企業三方各自的優勢,在於供應鏈金融中最為重要的三個支點——資金與風控、用户與場景和技術與運營;所以,三方在各自發揮獨特優勢的基礎上有着廣闊的合作空間。《意見》中明確提出,市場主體應立足於各自專業優勢和市場定位,加強共享與合作,維護市場公平有序,促進產業良性循環。
由於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多為小微企業,其貸款定價與大中型企業相比更高,在滿足國家普惠小微企業金融政策的前提下,各市場主體可以根據各自承擔的責任和發揮的作用,在相對寬裕的利差空間內進行合作和分潤。產業集團和科技企業的資金成本相對較高,所以在市場中經常會以聯合貸款或資產轉讓的方式引入銀行資金。
由於前期是其他機構做的客户准入和信貸審批,銀行可能會放鬆對借款人的盡調和審查;但是銀行又通常只是獲得貸款利息,因此銀行的風險和收益往往會失衡,需要以更高的利息補償,或者額外補充貸款三查流程和支付相應成本。
在合作中,往往擁有客户和場景的一方會獲得最大的收益,而且可能會把信用風險轉移出去。因此供應鏈金融價值鏈中,用户和場景的價值是最大的,擁有用户和場景的產業集團更具有優勢。
供應鏈金融服務渠道線上化
供應鏈金融具有小額、高頻和碎片化的特點,服務成本較高;而服務對象又多為小微企業,風險相對較大;因此,傳統線下模式的供應鏈金融很難做到風險成本和收益的平衡。
此外,供應鏈金融服務對象又分散在各個地區,核心企業出於對服務品質的考慮,往往會要求“一點做全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供應鏈金融服務渠道仍然侷限於線下,其商業價值和市場規模會受到很大的限制。最重要的是,隨着企業的採購銷售等交易活動逐步轉移到電商平台,企業需要供應鏈金融服務也實現線上化,實現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四流合一”,實現整體供應鏈管理的敏捷轉型。
隨着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商業銀行的電子銀行渠道快速發展,同時企業也在擴大應用ERP(企業資源計劃)、SCM(供應鏈管理系統)和TMS(資金管理系統)等信息化手段,這就使供應鏈金融具備了線上化的基礎。《意見》明確要求“探索提升供應鏈融資結算線上化和數字化水平”。在供應鏈交易信息清晰可視,現金流和風險可控的條件下,銀行開展線上貸前、貸中、貸後“三查”,使用電子簽章在線簽署合同,進行身份認證核查、遠程視頻簽約驗證。
供應鏈金融服務渠道線上化的內容和範圍非常廣泛,最前端從線上開户開始,一直延伸到後續的提交和受理授信申請材料、貸前調查和貸款審批、提交和受理用信申請、合同簽署、抵質押登記、放款操作、還款、催款和預警等環節。從技術角度看,這些環節目前都可以實現線上化;但是從監管和風控的實際出發,目前某些環節仍然難以完全線上化。
目前最為困難的,是第一步,即線上開户。由於“一點做全國”的實際需要,往往客户和銀行都有遠程開户的需求,而且這樣做效率高、成本低且客户體驗好,但是監管出於反洗錢和風控的審慎要求,目前尚未放開企業遠程開户的限制。希望《意見》可以進一步推動中國人民銀行放開企業遠程開户的限制,或者至少可以允許客户經理上門開户或者遠程核驗資料加合作機構鑑證的方式,這對於完全打通線上流程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在供應鏈金融線上化過程中,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十分重要,特別是押品登記這個環節。《意見》提出:“推動動產和權利擔保統一登記公示。建立統一的動產和權利擔保登記公示系統,逐步實現市場主體在一個平台上辦理動產和權利擔保登記。加強統一的動產和權利擔保登記公示系統的數字化和要素標準化建設,支持金融機構通過接口方式批量辦理查詢和登記,提高登記公示辦理效率。”這對於金融機構落實押品權屬和有效防控信貸風險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此外,一些社會專業機構的線上化服務對於供應鏈金融線上化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除了本身已經是線上化服務的電商平台,物流企業的線上化服務也特別關鍵,如果銀行可以與核心企業及倉儲、物流、運輸等環節的管理系統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及時核驗存貨、倉單、訂單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就可以有效避免虛增、虛構和重複抵質押行為。核心企業通過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台等線上渠道進行應收賬款的確權,對於減少確權的時間和成本以及有效保障銀行的權利是十分必要的。之前線下確權為核心企業增加了大量的操作成本,也降低了強勢核心企業的確權意願,線上確權甚至是自動化確權,將大大提高核心企業確權意願和效率,促進應收類融資產品的創新發展。
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生態化
隨着供應鏈金融的線上化發展,金融與產業的融合日益深化,跨界資源整合日趨明顯。通過金融科技的應用,實現供應鏈各參與方的跨界連接,使供應鏈金融服務逐步嵌入交易、物流和政務等供應鏈各個流程環節中,與供應鏈交易和管理實現深度融合。新近興起的開放銀行(Open Banking)理念和技術的發展,又進一步促進了供應鏈金融的開放和融合。
這種供應鏈金融要素和流程的融合就是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生態化的過程。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的生態化使金融機構在深入洞悉客户需求基礎上,應用賣方整合理念和金融科技,依託線上化雲服務平台,通過自建場景、嵌入場景、輸出場景等不同交易場景,聚集各類金融機構和其他服務要素,實現無邊界、高效能的要素聚合,形成多層次跨界融合服務能力,為供應鏈客户提供不止於金融的一站式綜合化服務,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助力供應鏈健康快速成長,提升供應鏈整體穩定性和經濟生態系統的金融效能,使金融更加高效地服務實體經濟。
生態化的服務有三種實現方式:自建場景、嵌入場景與輸出場景。自建場景是指銀行利用自身的技術和客户資源優勢,搭建電商平台或場景金融服務平台,實現批量化、標準化、生態化的客户服務,如工商銀行的“融e購”、平安銀行的“橙e網”、招商銀行的“小企業e家”等,這種模式適用於無核心企業的平台上的小微企業。
嵌入場景是指銀行通過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和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方式,將支付、融資和賬款管理等供應鏈金融產品定製化地嵌入到供應鏈核心企業主導的交易場景中,如中信銀行與海爾日日順、五阿哥和中石化益派客電商平台的合作,這種模式適用於大型核心企業主導的供應鏈。
輸出場景是指銀行通過把自己的優勢供應鏈金融產品進行打包,如賬户技術、風控能力、資金體量、信用評級、信息系統等專業能力,再進一步整合供應鏈金融參與方的專業能力,整體輸出供應鏈生態金融場景給供應鏈核心客户使用。如中信銀行搭建的生態金融雲平台,提供了涵蓋“金融+IT+物流+運營”等的整體性服務資源。這種模式適用於核心企業為中型企業的供應鏈。
供應鏈金融服務平台和生態的搭建者和運營者,必須具有一定的規模和市場影響力,具有“開放、共享、協作、創新”的先進理念,並能充分應用最新的金融科技,才能承擔平台的建設和運營工作,吸引和聚合各類生態要素,實現高效協同。不同的金融機構具有不同的發展戰略、客户定位和風險偏好,形成多層次的錯位競爭態勢,這樣才能為更大範圍的供應鏈生態參與方提供更多、更優質的金融服務。平台運營者需要建立客户、數據、服務和利益共享和分配的機制,並建立共享服務的流程與系統,吸引多方參與,通過錯位服務、高效流程和合理分潤,實現共生共贏。通過平台實現客户、數據和服務的高效連接,通過能力輸出和流程外包,實現連接賦能,增強服務主體的服務能力,為參與主體創造更大價值。
供應鏈金融生態的構建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識別和吸引供應鏈生態金融參與方,銀行可以藉助自身的市場地位、金融話語權,基於專業能力考量和平等共贏的理念,選擇合適的電商、物流和數據方面的合作伙伴,建立合作伙伴聯盟。二是聚合參與方的專業能力,即搭建基於開放式的連接賦能平台,組織和聚合各參與方的專業能力,並形成體系化、分層化、開放式的連接賦能平台。三是管理參與方,建立統一的身份認證、數據共享、功能整合以及分潤機制。如同生態圈的優勝劣汰一樣,供應鏈生態金融也會建立相應的淘汰機制,所有的參與方不僅需要在內部進行競爭,還需要與外部市場競爭,不斷提升自身專業能力。
供應鏈金融風控模式數據化
隨着業務模式的創新和金融科技的深入應用,供應鏈金融的服務效率逐步提高,服務成本日趨下降,風險管理能力也得到迅速提升。供應鏈金融已初步完成了技術迭代,成為公司金融最具創新活力和技術含量的業務。在新型供應鏈金融發展中,供應鏈金融數據化風控體系的構建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供應鏈金融風控體系的構建目前已經具備了相對成熟的條件。首先是已經具備較為完善的數據基礎。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的興起以及電商平台的蓬勃發展,交易行為線上化趨勢明顯,供應鏈交易數據的獲取成本低、效率高且可信度高。外部宏觀經濟、行業以及徵信、工商、税務等一系列相關公開信息平台的完善,將進一步打通部門間的信息孤島,對企業進行精準畫像和實時評價監督的可行性提高。其次是數據技術也較為成熟。
在數據獲取方面,可以通過物聯網、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實時採集企業生產經營數據和交易數據;在數據存儲方面,雲計算和分佈式數據庫可以容納海量數據;在數據處理方面,自然語言理解、圖像識別、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技術日益成熟,AI技術的應用可以極大地提高信息處理效率,部分甚至全部替代專家決策。商業銀行內部信息系統也日趨完善,核心業務系統、信貸系統、供應鏈金融系統、電子票據系統等相關業務系統基本搭建完畢,部分領先銀行已經開發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平台。
數據是構建供應鏈金融風控體系的基礎。要獲取全方位的數據,包括宏觀經濟數據、中觀區域和產業數據和微觀客户主體與交易數據,只有建立了立體多層次的數據,才具備構建新型供應鏈金融風控體系的基礎。銀行可以通過採購獲取宏觀和中觀數據,而客户主體數據和交易數據,一方面來自於銀行擁有的數據,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採購外部數據獲取。
銀行擁有大量的企業資金結算數據,這部分數據質量非常高,而且也可以真實反映企業經營狀況。企業資金結算中的收付款數據就是企業生命體徵數據,就像人的呼吸、心跳和體温一樣,只要企業在正常經營過程中,這些數據就會持續表現在資金結算系統中。這些數據可以歸納為一進六出,一進是現金流入數據,主要是企業的銷售回款,六出包括供貨商付款、繳税、工資報銷、社保、公用事業繳費以及其他。如果拿到其中一類企業的全量數據,比如電費支付或者代發工資的數據,銀行就可以根據用電和僱員的數據持續瞭解企業的經營狀況。
在供應鏈金融中最主要的是交易數據,通常可以通過電商平台、企業ERP和物流企業的系統獲得。隨着社會經濟信息化的推進,合同、訂單、倉單、提貨單、應收賬款等信息都逐步實現了電子化,成為可以直接利用的格式化數據。銀行可以通過銀企直聯的方式,直接對接企業或第三方合作伙伴實時獲取這些數據。基於API 和SDK技術模式的開放銀行(Open Banking)標準,目前已成為國際銀行業發展基於互聯網金融服務的最新趨勢和技術標準,銀行通過與企業和夥伴的系統連接,更加緊密地嵌入到供應鏈場景之中,實時獲取交易數據,為企業提供更加敏捷順暢的供應鏈金融服務。落後於這種技術標準的供應鏈金融都將逐步被淘汰出局。
通過AI和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機器人流程自動化軟件)技術應用,實現數據模型支持下的流程自動化。從新型供應鏈金融應用架構看,處於基礎地位的是數據,將各類內外部數據獲取之後,就要通過ETL(Extract-Transform-Load)完成數據的抽取、轉換和加載,進入模型層進行處理,這個階段主要是AI技術的逐步應用。模型決策之後進入流程應用層,要對各個流程節點進行改造,引入RPA技術,實現流程自動化。最後,再通過銀行的電子銀行渠道或者開放銀行平台嵌入生態化場景中,為客户提供無處不在的服務。
在重構後的流程中,要引入社會共享的黑名單,構建和持續優化反欺詐模型,並應用於客户准入環節,實現KYC(Know Your Customer)和AML(Anti-Money Laundering)的外部監管要求和銀行內部風險管理要求。
在信貸審批環節,要在進行客户風險判斷和信貸決策時,同步實現客户信貸產品定價,以滿足收益覆蓋風險的要求。對於高於風險容忍度的客户可以直接拒絕,或者輸出到生態平台上給其他的金融服務商;對於優質客户,可以將額度和價格同步展示給客户,由客户自助發起用信流程;對於處於猶豫狀態的客户,可以啓動人工干預流程,增加額外的判斷或者押品。
在貸後管理環節,可以通過客户風險預警模型和數據,對客户進行實時監控,一旦發現預警信號,則進入預警處置流程。目前已有催收機器人可以幫助銀行實現早期預警客户的自動催收。對於逾期超過閾值的客户,可以進入人工催收流程,包括客服中心電催和客户經理催收,也可以採取委外催收。
國內外部分先進銀行和一些金融科技企業已經在供應鏈數據融資方面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和成功案例。花旗與Biz2Credit、摩根大通與Ondeck、法國巴黎銀行與Mysis都開展了基於供應鏈交易數據的業務合作。國內也有工商銀行、中信銀行和平安銀行等,通過與供應鏈核心企業電商平台合作,開展基於數據的供應鏈金融的成功案例。京東金融、深圳怡亞通和阿里一達通等貿易服務企業也基於供應鏈交易平台數據開展了大量融資業務,與商業銀行實現獲客引流和部分風控職能的合作。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等,請第一時間聯繫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跨境鐵路 | 國際快遞 |
---|---|---|---|
空運價格查詢 | 海運價格查詢 | 鐵路價格查詢 | 快遞價格查詢 |
我的物流 | 起始地 | → | 目的地 | 45+ | 100+ | 300+ | 詳情 |
---|---|---|---|---|---|---|---|
國際空運 | 深圳空運 | → | 迪拜 | 30 | 25 | 20 | 查看詳情 |
國際海運 | 廣州海運 | → | 南非 | 26 | 22 | 16 | 查看詳情 |
國際快遞 | 上海快遞 | → | 巴西 | 37 | 27 | 23 | 查看詳情 |
跨境鐵路 | 寧波鐵路 | → | 歐洲 | 37 | 27 | 23 | 查看詳情 |
多式聯運 | 香港快遞 | → | 南亞 | 30 | 27 | 26 | 查看詳情 |

2021-03-04

2021-03-04

2021-03-04

2021-02-26

